無論商業網站的架構多龐大、功能多複雜,它的起點和終點都可以濃縮為一個簡單的符號:功能變數名稱。在網站的初始階段,功能變數名稱是一個位址、一個商標;而隨著網站的成長,功能變數名稱逐漸成為一個品牌、一種文化。高價值的功能變數名稱數量是有限的,據說在互聯網初興的階段,美國人是捧著字典搶注功能變數名稱的,而在寸土必爭的商業網站領域,由此產生的故事就更多了。
作為中國商業網站的先鋒,8848.com是從瑞典一家企業購買的,價值數十萬美元。馬雲創辦阿裏巴巴時,alibaba.com同樣已經被別人註冊了。在啟動資金非常拮据的情況下,馬雲並未因此放棄。好在對方誤以為馬雲他們是中東的一家餐館,只以2000美金就賣了。不知在阿裏巴巴名揚全球後的今天,這位最初的功能變數名稱擁有者會作何感想?
雖然個性化功能變數名稱逐漸成風,然而,業界人士對通用詞功能變數名稱的偏愛卻也並未減少。慧聰網郭凡生花了160萬港幣從外國人手中買回 “MadeInChina.com”,還因此引起了中國製造網的強烈不滿,後者一直使用made-in-china.com。雖然僅僅是兩根短杠的區別,但對網路用戶的使用體驗來說卻是差異很大。
另外一個有趣的例子就是在商業垂直搜索領域獨具特色的“伊索網”,以前一直採用“eceel.com”這個個性化的功能變數名稱。然而在不久前,隨著這家企業引進海外投資,功能變數名稱悄然間換成了 “Manufacturer.com”。“Manufacturer”在國人眼裏有點繁瑣,然而卻是身價不菲。
“Manufacturer”翻譯成中文即為“製造商”,在外貿進出口英語中使用率較高,通用性很強,而且外商要做國際貿易一般都是要求直接找製造商,而manufacturer.com製造商網做為全球製造商引擎能最好的幫助買家找到製造商工廠,而且買家在Google中輸入如“shoe manufacturer”就能最快找到擁有shoe.manufacturer.com二級功能變數名稱的鞋子製造商,這些都極大的體現了 manufacturer.com功能變數名稱的潛在商業價值。長期以來,該功能變數名稱一直為老外持有,對外轉讓的報價高達上千萬美元。2006年,由美國洛杉磯華人組建的Manufacturer.com, Inc公司通過長達半年的談判,最終以225萬多美元的價格將其收入囊中。此後,Manufacturer.com, Inc公司利用該功能變數名稱與伊索網聯合打造了基於垂直搜索的商務平臺Manufacturer.com,中文名稱“製造商網”,為全球製造商提供網路商業服務。
網站未動,功能變數名稱先行。一個好名字真的可以為網站的插上騰飛的翅膀嗎?Manufacturer.com、MadeInChina.com是否物有所值?通用化還是個性化,商業網站該採用怎樣的功能變數名稱策略?我們先不要急著下結論,不妨拭目以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