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李嘉誠趁"黑"抄底 10月買入2.6億

李嘉誠趁"黑"抄底 10月買入2.6億

  "超人"10月低價大掃貨!李嘉誠在10月3日至30日期間陸續買入旗下上市公司長江實業(00001,HK)及和記電訊(02332,HK)股份,"超人"這輪增持共耗費資金約2.6億港元。

  "英雄所見略同",李嘉誠做多,大行們也開始唱多。繼大摩、法巴銀行、美林等大行之後,瑞信和花旗也於昨日加入了"唱多"陣營。

  "超人"10月大抄底

  2008年10月是港股市場11年來最"黑暗"的一個月。香港�生指數在10月份累計暴跌4048點或22.47%,創下1997年以來最大單月跌幅。不過,對於"超人"來說,股市的大跌卻是個抄底的大好時機。

  公開資料披露,在10月21日,李嘉誠申報以每股8.935港元買入976.7萬股和記電訊國際,這是自今年2月以來,李嘉誠首度入市增持和記電訊國際。其後在10月24日、29日和30日三個交易日,李嘉誠又在每股8.344港元至9港元繼續掃貨,持股量一路從2月底的66%躍升至10月30日的67.03%。據《每日經濟新聞》統計,在10月21日至30日的10天時間內,李嘉誠共買入2770.4萬股和記電訊國際,按照港交所披露的每股作價,這批股份共耗資約2.4億港元。

  不過,在買入和記電訊國際之前,李嘉誠早在10月3日開始就在低吸旗艦上市公司長江實業(00001,HK)。在10月3日至10月8日之間,李嘉誠共增持28.8萬股長江實業,每股增持作價在72.975港元至84.058港元,所涉及的股份代價約為2317萬港元。

  "超人"做多 投行唱多

  "英雄所見略同",在李嘉誠陸續申報增持股份的同時,大行們的"唱多"報告也進入了密集發佈期。繼摩根士丹利、法國巴黎銀行、美林等大行之後,瑞信和花旗集團也於昨日加入了"唱多"陣營。

  瑞信在昨日發佈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儘管該行已將內地經濟增長預測調低,但依然維持中資股市場"增持"評級。瑞信稱,該行已將其追蹤的內地公司明年的盈利預測下調14%。不過,較低的估值還是讓這家投行頗為心動。報告指出,中資股的估值正逼近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期的水準,該行仍看好零售、互聯網、保健、電信及保險業,中國移動中國平安及百麗國際是該行中資首選股。

  花旗集團則是技術反彈論的支持者。該行指出,H股指數在10月份下跌了27%,為1993年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個月,該行預計H股指數短期會有技術反彈。與瑞信頗為相似,花旗也看好中國移動等電信股、騰訊控股一類的"新經濟股"。此外,中國鐵建等基建股也被花旗所看好。不過,花旗也指出,在全球經濟低迷、中國房地產增長放慢之際,該行對週期性商品持謹慎看法。

  "超人"波段操作水準高

  或許是投資者相信超人的投資眼光亦或是超人的入市時機的確精准,每當李嘉誠連番增持股份時,相關個股都會有一波上揚走勢。舉個例子來說,在今年4月份,李嘉誠曾連續增持過長江實業,當時每股價格約為115港元至118港元。約1個月以後,長江實業便反彈至最高131港元,李嘉誠的這波增持曾有2億多港元的帳面盈利。7月初,李嘉誠再度連續增倉長江實業,隨後該股在1個月內又走出一波小幅上揚行情。而在10月初的一波買入後,長江實業也曾在底部快速反彈20%。

  不過,仔細對比長江實業和�生指數的走勢便可發現,長江實業的每次反彈或上揚的時間點與大盤幾乎一致。所以與其說"超人效應"是市場跟風盤推高股價,還不如說是超人波段操作水準高,每次都能準確把握時間視窗。而且,超人的敏銳眼光也不是近兩年才"煉"成的。據美林2005年的一份報告,在2002年至2005年期間,李嘉誠每次增持和記黃埔都有斬獲,以1個月、2個月、3個月計,李嘉誠增持股份獲得的回報率,分別約為13%、16%和19%。

  經典案例

  李嘉誠也是"逃頂王"

  在香港,李嘉誠不僅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商人,"超人"在資本市場的投資眼光也為散戶所樂道。南方航空中 國 遠 洋(01919,HK)和中海集運(02866,HK)都是李嘉誠經典的逃頂之作。

  2007年9月底至11月底,李嘉誠在中資航空股最"輝煌"時期,分10次拋售南方航空H股,累計套現超過15億港元,當時的減持作價在每股8.67港元至13.21港元。至昨日收盤,南方航空已跌至1.21港元。

  2007年12月14日,李嘉誠完成對中國遠洋的最後一次拋售行動。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李嘉誠共拋售了51.72億港元的中國遠洋H股。而以昨日中國遠洋收盤價4.32港元來看,李嘉誠當時24.80港元至36.203港元的每股拋售價已經顯得遙不可及。在減持中國遠洋的同時,李嘉誠還在每股6.06港元至10.159港元的價位高拋中海集運回籠資金約13.9億港元。中海集運昨日上揚2.2%,收於0.93港元。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