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8日星期三

970903---液晶面板或閨怨迎來新機遇

近日,液晶面板行業的虧損危機愈演愈烈,本月27日,京東方雖然交出了一份淨利潤5.05億元、同比增長392%的2008年半年報,但是公司同時發佈的今年第三季度可能出現經營虧損的預測則讓人感到不樂觀,行業低谷似提前來臨。那麼,究竟是何因導致液晶面板價格的大幅度下降?目前產業相對低谷的情況下,是否能給新興企業帶來入市良機呢?

  「在七八月間,外資品牌和國產品牌的液晶電視有不小的降價,有些品牌降幅達到了15%左右」。

  事實上,液晶電視的降價主要源自液晶面板價格的大降。自2006年以來,液晶面板的價格已很長時間沒有這樣的大幅波動,而今年5月份以來,液晶面板價格下跌近20%。其中,32英寸面板從340美元降到280美元以下。52英寸產品,由原來的1400美元跌至900美元。從6月開始,一場由惠普、宏碁與戴爾等個人電腦廠商聯手清理庫存引發的液晶下跌狂潮,已經蔓延至整個行業。而液晶面板價格的大降,在7月底開始逐步反應在終端銷售上。

  液晶面板行業具有明顯的週期波動性,為液晶週期。是由於液晶面板市場供給和需求不斷變化而引起面板價格漲跌局面迴圈出現。不少專業研究機構認為,本來應該在2009年出現的供過於求的形勢已提前到來。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的最新報告顯示,2008年第一季度可能成為面板巨頭今年盈利的頂點,到年底時,部分面板的價格降幅將達到30%~45%。

  對於液晶面板陷入低谷,多數專家認為供給和需求的變化是引起面板價格週期變化的主要原因。據瞭解,在2007年到2008年間,日韓面板業已經形成了「索尼—三星」、「東芝—夏普—先鋒」和「松下—日立—佳能」三大陣營。日韓面板陣營形成後,日韓彩電企業紛紛取消之前在中國臺灣的採購計畫,轉而向本國採購。日韓企業轉單的做法,使得臺灣面板廠的產能嚴重過剩。目前,臺灣大概有超過7千萬片液晶面板的年產能,占全球六成份額,而其中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面板是供給日韓廠商。

  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總裁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液晶面板出現供過於求的本質原因是年初面板企業對形勢的判斷過於樂觀,他們普遍認為「今年液晶面板還將持續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所以當時上游面板廠商都加足馬力生產,而下游企業也不停地購買,最後導致雙方的液晶面板庫存都較大,而終端市場消化不了,導致從今年4月份開始各面板廠商開始集體縮手,而且液晶面板在價格方面也現大跌跡象。

  「液晶面板過剩對中國企業來說無疑是有益的」。液晶面板買方市場提前到來,中國大陸整機企業如果能集體談判進行合作,那麼日韓品牌的產業鏈優勢將不再那麼明顯。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