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 or Private?個人抑或私人?
在《紐約時報》星期天雜誌寫語言專欄(On Language)的薩菲爾(William Safire),兩年多前寫過一篇探討personal or private 區別的文章,只有他引經據典,陳義過高,不適合中文讀者。我現在用同一題目以日常生活的例子,看看兩者的不同,希望能對英文有興趣的中文讀者有所幫助。
在美國凡是住豪宅的人,都會在門前或圍牆上插個牌子,說是Private Property or Residence No Trespassing,意卽私人產業或住宅,間人免進。這裡你不能說Personal Property or Personal Residence,反倒是政府對你的住宅課稅,則是personal property tax。新聞記者採訪,可以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但應避免的是personal questions,如每月收入多少?有無女友等,都是personal questions,被訪問者有權拒絕回答,不論問或答,若是涉及私人意氣,那就是getting personal。如果雙方已經有意氣之爭,但仍強調並無私人因素,可說nothing personal。
美國的私立學校教private school,絕對不能叫personal school,此處的private school是與 public school相對而言,後者卽公立學校。不過在英國public school和美國正相反,而是指私立學校,特別,特別是學生得住校的boarding school,通常這類學校只收男生。在美國這種boarding school叫prep (preparatory)school,學校多出身富有之家,學費昂貴,學生的穿著講究,有點貴族氣息,英文稱它是preppy。
美國官員們的活動包括會見賓客在內,每天早上或頭一天晚上都會公布,這是public schedule,不過也有些行程不公布,那是private schedule。如果官員見了某客人而不在日程表上,這樣的會見就是private meeting了。私人聚會時private party,私人飛機是private plane,如實公車卻可私用,那就是a compang car for personal use。 Private也有不對外公開之意,卽closed to the public 。又private做名詞用是士兵的意思,如Pfc表示是一等兵,英文全銜是private first class。
官員又稱public servant(公僕),一旦不做官,雖上至總統,都是private citizen,此即中文的一介平民或老百姓,為了謀生,他們多半join the private sector(加入私人企業)。這裡的private,都是不能以personal代替的。
又美國官員有時具有personal rank of ambassador,此指雖非特命全權大使(Ambassador Extraordinary and Plenipotentiary),但卻有大使頭銜。
中文裡的人情味,以英文表達,可用personaltouch。 The candidate’s personal touch won him many supporters。(競選人的人情味為他贏得許多人支持者。)若是豪無人情,公事公辦,就是impersonal。
從以上所舉的例子,不難看出personal和private的分野,在絕大多數情形下,是不能混為一談的。至於如何運用自如,就得靠多看、多聽、多模仿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