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4日星期四

品牌教父打造家鄉品牌

施振榮要把鹿港小鎮推向國際

施振榮回鄉自掏腰包數百萬元,塑造鹿港品牌,不過地方雜音不少,並不比作企業品牌容易。

提到臺灣的鹿港,會想到什麼?

一個文化古鎮、文人薈萃的鄉村?對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而言,鹿港除了是兒時故鄉,五月十四日後,更成為臺灣少數擁有「CI」(Corporate Identity,品牌識別)的小鎮

而背后推手,正是施振榮

今年初春他回鹿港過年,得知鹿港鎮要花一萬元舉辦「鹿港識別系統」比賽。這位「品牌教父」覺得點子雖好,但認為應藉此機會,將鹿港創造成「品牌小鎮」。

一想到這,他立刻打電話給鎮公所自愿幫忙,自掏腰包數百萬元,請設計捷運悠游卡的設計師蕭文平,花一個多月趕工出整套CI。

然而,之於施振榮,打造家鄉品牌,可不比打造企業品牌容易。

最初,品牌之路,多方聲音衝突交錯。

二月初,第一次會議,施振榮夫婦與蕭文平清晨開車南下鹿港。

由鎮長王惠美主持二十人、三小時的會議裡,施振榮先談品牌概念,認為鹿港要成為國際知名城鎮,一切要從品牌開始。講畢,部分地方仕紳「嗆聲」,認為「做品牌是百年大計,一定要先讓所有鎮民了解、教育,最後再推平品牌。」他們強調的是先取得全鎮民同意。

就在氣氛略顯尷尬時,鹿港豐安診所的院長蔡明忠起身說:「等到什麼都弄好再來玩,不可能的啦!」他認為鹿港過去太保守,讓文化變成包袱,走不出去。「如今又企業界願意幫忙,我們居然還在這說要從長計議,簡直是自絕於外!」說畢,轉身離開會議室。

嗆到logo和品牌的差異

最後,總算大家同意品牌要立刻做,教育民眾則同步進行。「取得共識,是做這品牌最困難的地方。」蕭文平說。後來又開了幾次會議,才將方對聲音平息。

然后施振榮說:「一個logo,一萬元也是設計,兩百萬也是設計。重點是如何傳達,如何實現?」鹿港品牌成立後,要如何讓它真正代表鹿港精神,獲得認同,「這才是logo和品牌的差異」。施振榮將持續以顧問身份,參與鹿港后續的品牌慶祝活動。

品牌成立的下一步,首先,給予優良店家品牌使用權;接著,在大型慶祝活動上是一步步將鹿港形象與品牌做結合。王惠美說:「了解後才發現,原來品牌是一件很複雜的事。」

元智大學遠東管理講座教授許士軍認為,鹿港品牌現在是有形,但要如何讓他成為「無形」,才能彰顯最大的價值,「就像法國的普羅旺斯,每個人一提都會有一個美好的畫面出現。」他說。

「一府一鹿三艋舺」,鹿港,國王臺灣三大城市之一,正透過品牌重建昔日風華。這也是企業家結合地方力量,深耕社區營造的正面示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