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能力非常傑出的總經理,道德操守、待人處世也都很好。但他的公司卻一直績效不彰,我嘗試協助他找到問題,我發覺他是一個孟嘗君型的老闆,手下能人異士極多,他也都待若上賓。可是這些能人異士各有脾性,不易駕駛,為了留下這些人,這位總經理煞費苦心,設計了各個特殊規劃,讓他們能留在組織裡工作。結果是他周全了每一個能人異士,但扭曲了公司制度,也扭曲了自已,公司變成了一輛奇怪的拼裝車,沒有效率,甚至隨時可能解體,一個傑出的總經理從此走不出經營的困境。
另一個很傑出的中階主管,在公司發生了一個災難之後告訴我,他其實很早就發現有問題,但他不願事先提醒我,因為這樣就是打小報告,沒道義。聽了這話,我七竅生煙!
說別人很容易,自己也是類似的問題。許多老同事,因為共事已久,有時候我明知有問題,但也不忍心嚴厲處置,總是想盡辦法周全,維護他們。結果是一個人的問題,變成組織的問題,而且大家都知道,是因為我心軟。剛開始還能體諒,協助我幫助他們,但日子一久,變成「爛好人」,最後還是要處置,但組織已經愛到傷害。我的心慈手軟,變成組織共同的災難。
我們都活在中國人的社會,「人情義理」是基本待人處世規則。前面這三個例子,其實也都在中國人所說的「人情義理」的範圍之內,某種角度,不但沒有錯,甚至還是好人的作為,我還頗以自己的道義作為自豪。那位總經理贏得寬宏的聲名,而那位中級主管則抵死不從,不做「抓耙子」,不做告密者。這樣的悲劇不斷的在中國社會上演,每一人也都因而付出代價。
我知道這種做法有問題,也開始改變,但始終進度緩慢,而且還頗留戀。一直到最近,我出版了《萍果日報》老闆黎智英的畫,畫中一句話宛如當頭棒喝:「不講道義講道理」。
黎智英說,任何地方,如果要講道義,他掉頭就走,絕不留下來。因為他只講道理不講道義。黎智英從街頭出身,街頭講道義,不講道理,只重個人利害,不問是非,常常會以私害公,成不了大事。
我終於分清楚道義與道理的差別,道理是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會因對象、立場、親疏而使道理改變。而道義則不然,會因對象是誰,立場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道理放諸四海而皆準;道義則因人、因事、因地而不同。道理只問是非,只問黑白,不問個人利害;而道義只問利害,是非可以不分。
我不是是非不分的人,但因為心軟,面對老同事而心慈手軟,這就是只問道義,不講道理,變成是非不明的人。我現在很清楚,在組織中,只能直道而行,不可因人設事,因人而彈性調整工作邏輯,容忍任何個人的小缺點,到最後就是置組織的道理於不顧,都是因私害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