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印度經過兩年的談判,在七月底正式確定了雙邊民用核能合作協定的細部條款,只等雙方國會正式批準即可生效。這項協定讓印度可以分享美國在民用核能領域的先進技術與設備。這意謂著美印戰略夥伴關係即將邁入一個新的階段;也意謂著美國準備接納印度成為全球核武俱樂部的第六個正式成員;更意謂著美國的禁止核武擴散政策自廢武功。
過去六十年,美國為了嚴格執行禁止核子武器擴散政策,對於任何試圖加入核武俱樂部的國家,都施以威脅利誘,迫使他們主動放棄發展核子武器。對於美國禁核擴散政策置之不理的國家,必然會遭到美國不同程度的制裁措施。南亞更一直是美國禁核擴散政策的最優先目標,因為印度與巴基斯坦都躍躍欲試成為核武大國,而這兩國的敵對情緒又大大增加了擦槍點火的風險。印度在一九七四年首度成功試爆核裝置後,美國從未放鬆反對印度施壓,要求不再進行新的試爆,並將其核子設施納入國際核能總署監督。美國並嚴格禁止企業或研究單位向印度提供核能技術與設備,也限制傳統武器出口到印度。也就是說,美國一直把印度列為「必須加以隔離管束」的核武國家,而非全球核武俱樂部的正式成員。過去美國這樣做,是為了維持其禁止核擴散政策的連慣性;如果對印度網開一面,將很難阻止其他國家擁核自重。
印度自從獨立以來,其外交政策一直遵循不結盟原則,尤其對於老牌的歐洲殖民帝國一直保持戒心,拒絕進行任何形式的戰略結盟。在冷戰期間印度自始拒絕倒向東西陣營的任何一邊,而美印關係也一直處於低潮狀態,這是由於艾森豪總統選擇了巴基斯坦為美國在南亞圍堵蘇聯的盟友。
但是中國的崛起改變了華府的戰略考量,也讓新德里開始修正其不結盟的外交傳統。近年來美印關係逐漸增溫,美國希望培植印度為其二十一世紀全球戰略夥伴的意向越來越明確,核擴散議題不再成為美印戰略交往的絆腳石。兩年前美國與印度就議定了民用核能合作協定的初步架構。去年布希訪問新德里,更進一步達成協議,美國將與印度分享核能技術,而印度則同意開放十四個和平用途的核能設施,接受國際核能總署檢查。這意謂著,美國將與印度的戰略夥伴關係,大幅提升到與英國、法國及以色列平起平坐的位階。美國國會內部對於將印度從「核武隔離所」迎接到「核武俱樂部」的政策轉向,出現不小的反對聲浪,他們擔心美國的禁止核擴散政策,從此不再具有公信力。由於印度沒有簽署禁止核擴散條約,如果在印度尚未與國際核能總署簽署相關協議之前,美印展開核能合作,將違反既有國際條約的相關規定。不過,這些反對意見最後未成氣候。
美印戰略夥伴關係被定位為「最強大的民主國家」與「人口最多的居民主國家」攜手合作,因此很容易為美國外交箐英的主流所接納。看來,印度繼美、俄、英、法、中之後,成為全球核武俱樂部第六個成員,已成定局。印度成為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應該也為期不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