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4日星期四

走下顛峰之後

歐盟一路走來是個成功的大驚喜。這塊大陸先是慘遭史上最具破壞力的兩場戰爭蹂躪,而後又被鐵幕一分為二,如今在歐盟的幫助下,又開創出繁榮與和平。現在所面對的挑戰是歐盟該如何適應二十一世紀的世局。

一九五七年三月二十五日,比利時、法國、德國、義大利、盧森堡、荷蘭六大創始會員國共同簽定<羅馬條約>。時至今日,歐盟幾經擴大已經有了二十七個會員國,人口總數達四億九千三百萬,若以市場價格計算,世界總產出中有三零%應歸功於其貢獻。如果模仿是最真誠的恭維,那麼新成員國的加入就是這恭維再升一級,有如頂禮模拜一般。每一波後來加入的成員國,不僅選擇融入歐盟的價值亦接受了歐盟的法律體制,也就是著名的歐洲共同體既有法規(acquis communautaire),目前估計約達十七萬頁。

過去五十年,創造歐盟典範

一個國與國依法合作最成功案例

歐盟偉大的成就在於典範之樹立,歐陸全境皆以建立合作型的「服務性國家」(co – operative “service state”)為依歸.這樣的合作型服務性國家政府存在是為服務公民,而非統御指揮公民,是為與其他國家和睦共處,而非對其他國家頤批指氣使。創始國的高明之處在於了解到,要達成此一目的,得藉重受法律管制之市場經濟,原因是約束各個成員國可自由裁量的干涉行為之後,自可為所有成員國創造出可預測性及穩定性。

以上自由主義概念(歐洲傳統所謂的自由主義,不是奇怪的美國自由主義),自戰後德國思想家、決策者的思想法裡汲取了不少養分,其中一位就是前西德總理艾哈德(Ludwig Erhard)。歐盟成功其實是自由主義的成功:關稅同盟、單鍵政策、單一市場、取消匯兌管制、創造由獨立央行管理的單一貸幣,無一不見自由主義的影子。此外,市場經濟並不是唯一在歐盟發揚光大的自由主義概念,代議式民主亦是如此。

自由主義不是歐洲大一統的唯一基礎。透過戰爭以達大一統目標的想法,所幸從未成功,而「盎格魯•薩克遜人」接連介入幾場歐洲大戰後,此一原則更形確立。這些自由主義強國最終打敗了歐陸上蔓生的反自由主義毒瘤:超國家主義(ultra – nationalism,又稱極端民族主義)、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及共產主義。

這段歷史可以聯想到其中一項與歐盟相關而常見的錯誤論述:歐盟帶來了和平。歐洲並未創造或保存戰後和平所需的條件,是美國的力量做到了這點。但在美國羽翼之下,歐洲整合所有創造出的繁榮富足,讓自由民主的西歐對東歐產生了無可抗拒的磁吸魅力。

歐盟將歐洲綁在一起,是歷來國與國間依法合作最成功的案例。不過由歐盟重新串起的這個大陸,地位卻也漸不如前。過去近五百年來,歐亞大陸西邊這塊地方一址是世界智識、藝術及經濟發展重鎮,這裡產生了各種好的觀念想法,也產生了各種壞的觀念想法。值得慶幸的是,儘管歐洲國家不再有一呼百諾的皇家威儀,經濟力量也不復往日(見圖),但它相對較好的一些觀念想法已經差不多傳遍世界各地。

未來五十年,經濟高於一切

七大行動,長保歐盟永續發展

歐洲地位漸不如前,非但是無可避免,也是良性趨勢,因為,這代表其他地區生活改善的希望。然而這對歐洲的未來有何意義?許多人會花很多力氣討論歐洲體制架構,我可以理解簡化決策流程的這種論點,但我不明白為何憲法會排在優先討論順位。歐盟不會變成歐羅巴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最後歐盟的架構還是會一如既往,各成員國在共通的體制框架下互相合作競爭。

既然如此,接下來的五十年,歐盟有哪些當務之急?更重要的是歐盟成員國必須優先處理哪些事務?我會強調經濟議題,原因不是經濟之外別無他事,而是歐洲如果無法創造出廣泛共享的繁榮果實,最後只有走上失敗一途。

第一,創造就業機會。歐洲經濟目前正處於成長期,但很多國家還是為高失業率所苦,尤其是年輕人、無特殊工作技能者,以及年輕且無特殊工作技能者比率特高的少數族裔。開放就業市場、減少福利國家的就業市場障礙,是必須優先著手的項目。

第二,推動福利國家現代化。歐洲經濟現代化肇始於封建的農業過去,期間盡是痛苦難辛。由此產生的暴力對峙,多虧各國拿出決心提供社會福利才得以化解。過去如此,未來也是。但結構必須有所調整,以支持就業、職訓、教育為目的,而不是放任失業者無所事事。

第三,解放企業。歷史證明,法規限制是市場經濟向外延伸時不可避免的衍生物,但假使進一步的自由化只是換來歐盟更多的法規限制,這場遊戲或許也就不值得繼續再玩。

第四,投資創意發想。歐洲曾經是世界智識的中心,現在的中心移到了美國。美國之所以稱霸世界,是因為那裡有很多優秀的大學。歐陸大學觸目所見都是國有化後的災難:齊頭式的平等、牢不可破的通(庸)才教育、創新精神奇缺。除非有大改革,否則歐洲有可能變成智識沙漠。

第五,促進開發。歐洲拳頭不比別人硬,但卻可以發揮「軟」力量。歐洲應欣然熱切的對開發中國家開放市場,對一些有能力妥善運用外援的窮國,也該不吝於於慷慨伸援。

第六,有效抑抵二氧化碳廢氣排放量。降低氣候變遷風險論者說服了我,但必須選擇潛在代價最低的應對政策。

最後,放寬心胸擁抱未來。除非天有不測,否則中國、印度和其他開發中國家終究會追趕上來。歐洲人必須適應。但只要能夠適應,歐洲人將看到更大的世界和無數令人興奮的機會。

理想中的歐洲,不是世界強權而是穩定和睦的地區

歐洲一定有很多人會批評這個計畫看不到令人嚮往的願景,他們希望歐洲能成為世界強權。但我個人相信這個目標不切實際,也非好事一件。我理想中的歐洲不是這樣的:它是個穩定和睦的區塊,是自由法制的國度,最終連土耳其也會一併納入;它也將是活生生的實例,證明各國共通利益在於合作,而非衝突。

這樣的歐盟將是本世紀文明行為的楷模,雖然本世紀一定會和二十世紀一樣充斥各種不文明的行逕。歐洲地位只有相對沉淪一條路,就讓它大大沉淪下去吧。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