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因》兩在產業領袖現身說法
在拼經濟VS.抗暖化間打平衡點
全球氣溫不斷升溫,
暖化所帶來的經營變數同樣升高。
《商業周刊》邀訪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
以及益通光能董事長吳世章,
兩位橫跨不同領域的產業領袖,
深談全球暖化帶來哪些迫切的危機與機會。
Climate change(氣候變遷)影響很大啊(攤開一份從澳洲帶回來的報紙,開始對記者娓娓道來)!今天,I am trying to convince what’s correct!(我只是想說服各位應該如何正確的看待這個問題!)
棉花減產。因為澳洲連續三年乾旱
種棉花是很需要水的。全球變化,造成氣候異常,澳洲已經連續三年乾旱了!我們遠紡本來是向澳洲買棉花的,現在澳洲沒雨,三年乾災啊!
結果,澳洲今年預估棉花年產量只有一百一十萬包(每包四百八十磅),去年的產量還有二百八十萬包,減少超過六成!
還好棉花現在價錢沒有漲,因為棉花基因改良,讓每單位生產量增加。加上巴西棉、印度棉在市場上興起,所以我們遠紡可以調配採買。但這個情況繼續下去,將來棉花產量總是個問題。
此外,美國今年棉花田種植面積,減少了二零%!因為種玉米去了!這又是個溫室效應議題造成的環環相扣現象。
玉米現在很熱門,過去化織的乳酸是從石油提煉出來的,現在可以透過玉米發酵產生聚乳酸纖維(PLA),不但不必用到石油,生產過程又不會熱燃燒產生二氧化碳,可以避免溫室氣體增加。
玉米價漲。因為成熱門替代能源原料
而玉米不只可以做我們化纖業的原料(指PLA),還是生質能源,可以拿來做酒精汽油的原料。
玉米提煉出來的纖維,是可以Bio – degradabe(生物分解)能自動消滅。你們提到杜邦(編按:全球第二大化纖供應廠)開始這種化纖原料,其實我們也很早就使用這種纖維了。
一九九七年,全美最大私人資本未上市農業公司Cargill跟最大的化學公司Dow合資,成立了一家Cargill Dow,他們是全球第一家從玉米提煉出PLA的公司。他們二十年前就開始研究了,我們是亞洲第一家取得他們授權的,零三年二月就跟他們簽約了。
我們用PLA做的杯子、瓶子,早就做出來了!目前還可以應用到衣物、棉被填充物、尿布等等。
我們也很想用PLA,但是,現在PLA價錢漲了一倍,產能很緊又開不出來,why?
因為玉米價錢這一年漲了快一倍啊!
今年美國的棉花田減少了,玉米田則增加了一五%耕地!因為過去玉米只是便宜的大宗農作物,現在可以有這麼多種用途,於是大家搶著種,但是,還是不夠用。我們不只要調度棉花,也要搶玉米原料,但怎麼跟他們(乙醇製造商)搶?這些都跟全球氣候暖化相關。
遠東集團徐旭東的新經營難題:
我們不只調度棉花也要搶玉米原料
水資源短缺。增加水泥礦石運輸成本
不只這樣,「水」是更嚴重的問題。
你們還記得前年大陸吉林的化工廠污染吧,松花江上游一個化工廠,不只排放二氧化碳廢氣,還把有毒物排放到松花江,污染整個松花江,造成哈爾濱缺水!去年,山東又發生同樣的情況,造成山東供水系統污染,上百萬人沒水可用!
事實上,因為乾旱面積增加與工業發展迅速,中國水的問題越來越受重視。中國政府於是訂了一個政策:每個城市,都要有兩套供水系統!也就是說,任何城市的飲用水,都要有兩條河川來供應。
這個政策一下來,我們的水泥廠馬上受到影響。亞泥在四川成都有一個水泥廠,因為離石灰礦區比較遠,原本規畫興建鐵路運送礦石到廠區。但因為鐵路旁,正好是成都規畫的第二條供水河川,於是成都政府禁止我們興建鐵路線(編按:亞泥出資,成都政府興建),要保護水資源!我們的石都建了,運輸系統卻有問題,怎麼辦?
我因為參加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是亞洲區co – chairman(共同主席)之一(編按: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也是主席之一),我對整個背景有了解(指自然保護),我告訴我們的人:這個問題不能跟大陸政府爭!你只能夠配合。
於是我們只好自己建一條礦石輸送帶(索道),長達十二•五六公里,是全球數一數二的輸送帶,而且,是從山上建到山下,中間還彎彎曲曲的,光是重新規畫路線、懲收土地,時間成本都增加,至少要多花一、兩個月,對水泥廠影響很大,但我們只能接受。
水,是非常珍貴的資源。不只大陸,像我們寶島,這麼個好地方,台灣有水,但沒有保住,流掉!現在南部的水不夠,對吧?不想辦法把水留住不行的。今天隨時要建廠是ok,但工廠需要水啊!今天工廠的汚水處理可以做得不錯,但你沒有原水就不行!
我們集團幾乎每項產品都要用油,像裕民航運,石油漲一美元,每年的運輸成本就增加一百二十萬美元!化纖廠最上游的原料也是石油,石油一漲,成本就增加。所以我們一直很密切注意替代能源的發展。因為減少用油,也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力行節能。要求各公司年省五%電費
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個方法是節能。這點,我從三年前開始,就要求集團各公司每年要節省五%的電費。今天你們來,燈才開得特別亮。我現在裝電扇,冷氣可以開小一點,這裡的燈炮,都要換的,要換成更省電的(手指頭上的燈炮)。辦公室空調都設定在二十四度.
耗電量大的工廠,像水泥廠,我們盡量在晚上離峰時段磨水泥,白天磨得少。而且生產水泥的製程,有一段溫度會從三百四十度降到一百度,我們還善用這些廢水熱發電,利用這兩百多度的溫差產生蒸汽,推動鍋爐發電。以亞泥花蓮廠為例,廢熱發電就占整廠用電的三分之一!
換句話說,我們少用台電三分之一的電力,台電就可以少燒一些煤碳,也間接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我是工業人,我們也參加了國光石化投資(編按:計畫在雲林石化工業區設廠,目前環境影響評估尚未通過審查),因為不投資下去,就少了刺激經濟發展的力量。要怎麼樣兼顧兩者的發展,才是正確的做法。
我的目標很簡單,企業要根留台灣,環境要照顧好,但企業也極發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