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尤其是大倫敦地區的房地產價格昂貴,現在連英國人都已近受不了自家的高昂房價了。「泰晤士報」警告說,英國下一代的首次購屋者所要面對的房價,將是他們平均年收入的十倍。報導指出,強勁的需求和有限的供應,意味著大部分的年輕人都買不起房子。
英國最大房貸機構之一的哈利法克斯銀行(Halifax PLC)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也顯示,過去十年以來,英國的平均房價已經上漲了將近兩倍;而同一時期內,英國的平均工資只增加了大約五成。長此以往,英國人的薪資所得永遠跟不上房價,將來勢必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大倫敦平均房價 十年來攀升二四%
根據哈利法克斯銀行的最新數據,英國房屋的平均價格已經自一九九六年二月的六萬二千英鎊,增加到十七萬九千英鎊,上漲幅度為一八七%。若按行政區域畫分,北愛爾蘭的紐瑞鎮(Newry)是英國這十年以來房價成長最快的城鎮,漲幅達到三七一%,當地目前的平均房價為十八萬一千英鎊(約合新臺幣一千一百九十萬元)。但是平均發展最迅速的還是首都附近的英格蘭西南部地區。大倫敦的去的平均房價,十年來的增幅達到二四零%,而康沃爾郡(Cornwall)的上漲幅度甚至達到二七四%。
此份報告指出,過去十年來英國經濟景氣持續擴張,失業率不斷下降,薪資上揚,而通貨膨脹率和銀行利率都被控制在較低水準,因此才會促使房價迅速攀高。但自從一九九六年以來,英國的平均薪資增加幅度為五四%,仍然和房價飆漲得幅度不成比例。
為了因應房價和住宅供給的問題,英國政府在六月初成立了一個新的單位——國家住宅及計畫諮議小組,負責為英國未來住宅政策提供建議方針,未來各級政府在制定住宅政策時,必須先諮詢這個由相關專家學者所組成的顧問小組,並且要顧慮到民眾的負擔能力。
預估二零二六年 英國房價將為年所得十倍
諮議小組在六月七日掛牌當天所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英國目前的房價,約為英國人平均年所得的七倍。但即使政府現在開始大量興建住宅,英國的平均房價到二零二六年時,仍將上漲到平均年所得的十倍。
諮議小組主席史蒂芬•尼克爾(Stephen Nickell)教授進一步指出,如果放任英國房屋市場供需失調的情形惡化下去,將會「阻止社會在正常軌道上前進的動力。」這一代的年輕人可能因為買不起房子,而被迫居住在擁擠的環境裡;或是因為買了房子,而背負著沉重的房貸壓力。
艾柏丁大學以及勞夫堡大學合作的研究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英國屋主在龐大的房貸壓力下,不得不延長工作時間,或者兼差以增加收入。英國目前的平均房貸額為每戶十五萬二千八百英鎊(約合新臺幣一千萬元),但是在英格蘭西南部的高房價市場,房貸金額往往兩倍於此。
這些可憐的屋主,繳過房貸之後,「無異於依靠最低工資生活。」這項調查計畫主持人、艾柏丁大學的約翰•波恩博士(John Bone)指出,沉重的房貸已嚴重影響許多英國家庭的生活品質,不但自由支配時間減少,家庭溝通打折,父母與子女溝通的時間更是大幅度縮水。當「政客大聲疾呼重建傳統家庭觀的同時,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卻為增加工作時間以償還房貸而打折,導致當今許多社會問題的發生。」
報告同時警告,由於越來越多的人把生活重心放在了買房子和償還貸款上,房產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唯一保障,「受教育和工作的唯一目標,就是能夠買得起一棟房子。
這一代年輕人的未來將十分可悲,他們或者長期租屋浪費金錢,或者被迫像兒童一樣與父母同住,更慘的甚至可能流落街頭。」調查報告結論中,不但要求政府增加房屋供給,同時也將矛頭指向購買大量房產以供出租的業主。
如果政府再不採取手段抑制住宅市場的不正常發展,英國社會將回到像維多利亞時代一樣,貧富差距日益嚴重,大部分人的勞動成果被小部分人所剝奪,只能生活在貧困線邊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