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一字作眼眉解,大家都知道。為什么以眼眉為界,有格調高低之分,則是較為費解的事。但以highbrow表示高尚、知識性的,而lowbrow屬於通俗、甚至低級趣味的,已是約定俗成、眾所接受的定義了。中文裡有眼高於頂一詞,和英文裡的highbrow,有異曲同工之意。眼高於頂,不無傲慢(arrogant)、自負(conceited)的含義,但喜歡追求highbrow事物的人,必也自視甚高,不願與以lowbrow為樂的人群為伍。
又中文形容夫妻舉案齊眉、相敬如賓,這裡關係頗有highbrow的意味,雖然只是「齊眉」(level with the brow),而非highbrow,但絕非lowbrow,可為斷言。
凡和知性(intellectual)有密切關聯的東西,通常被歸為highbrow的範圍,如哲學、文學、古典音樂、西洋歌劇等屬highbrow,喜好這類東西的人是highbrow(作名詞用);至於只喜歡流行歌曲、靡靡之音、聽聽爵士音樂或是愛跑舞廳的人,則被視為lowbrow。這樣分類不見得很公平,故稱人喜歡highbrow的格調,有時帶有嘲諷的意思,不盡然是仰之彌高之意,大概喜歡highbrow格調的人,多半會曲高和寡,難免與人格格不入。
現在讓我們看一些highrow和lowbrow用法的例句。一位住在德州的人說:we do lowbrow betty here than highbrow where I live. You don’t come to Texas to hear classical music,you come here to listen to the blues。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我住的地方,低格調的事情要比高格調的事情容易做得多。譬如說,你不會來德州聽古典音樂,你來這裡只能藍調(the blues)」。
最近有一位才女之稱的美國作家 Theresa Duncan自殺,和她相戀十餘年的男友三星期后亦殉情,在《華盛頓郵報》引起很大的回響,稱之為The tragic end of a golden couple(一對金童玉女悲劇性的結束)。據郵報說,Duncan才思敏捷、無所不知,她寫的部落格(blog)可以bouncing from lowbrow to high(brow),from Kate Moss to Franz Kafka……,意即Duncan可以從Kate Moss一下子跳到Franz Kafka。這兩人是典型的lowbrow和highbrow。Kate Moss是英國超級名模,身價近億美元,緋聞亦多,是tabloid(小報)的新聞人物。Kafka是捷克猶太裔的存在主義小說家,和Kate Moss是完全不同的另類,也是lowbrow和highbrow的最佳代表。Duncan寫起文章來,忽而Kate Moss,忽而Franz Kafka,可見其上天入地的情形。
最後想提醒大家,除了highbrow和lowbrow,還有middlebrow,顧名思義,middlebrow是介乎兩者之間的中庸格調,表示不上不下,還算可以。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由高克毅先生主編多年的《譯叢》雜志(Renditions)有一期就叫Middlebrow Fiction專號(1982年),指從蒲松齡(《聊齋誌異》作者)的《醒世姻緣傳》到張恨水的《春外明史》和《啼笑因緣》等通俗小說,特別是鴛鴦蝴蝶派的作品,如曾樸的《孽海花》、徐忱亞的《玉梨魂》、魏子安的《花月痕》等。把這些小說列為middlebrow的作品,既沒有捧,也沒有太眨,還算恰如其份。這些消閒讀物,說的盡是人間悲歡離合,境界雖不高,卻也能賺一般讀者的眼淚,可供茶餘飯後的談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