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4日星期四

做對每一件小事

有時候我非常慶幸我從事了一個極特殊的行業—文化出版,這個行業在臺灣一年生產約四萬種新書。每一種新書都是一種全新的商品,從市場調查到商品規畫、到生產、到行銷、到上市、到售後服務……,每一本書都要走完完整的產品生命週期,換句話說,每一個出版人一年出了多少種新書,就要面臨多少新產品上市的考驗。由於每一本書的營業規模都很小,大約只有新臺幣幾十萬元,但卻不能省略新產品上市的任何一個步驟,因此我形容出版事業是細微的繡花工作,沒有任何大事,只有無數的小事、小步驟、小流程、但所有的小事加載一起,就會決定一本書的成敗。

我只可以慶幸,是因為出版讓我面臨了最多的新產品上市實戰經驗,也讓我體會到『做好每一件小事』的重要,出版時已個最典型的『最好每一件小事,就會成功』的行業。

在此之前,我是一個大而化之,以做大事不拘小節自居的『神經大條』的人,對所有的小事不耐煩,甚至認為小事只會讓『雄才大略』的人耗損心力、浪費時間。我完全不知道『好大喜功』、『好高騖遠』就是我的毛病,我更不知道,我經營公司之所以賠錢的原因是『不務小節』,小事沒做對。

剛做出版的時候,我仍然大處著眼,不拘小節,喜歡做大書,對小書沒興趣。而我也確實做出了一些轟轟烈烈的產銷書,但仍然賺錢有限。聲勢很大,卻沒得到足夠的實質利益。仔細研究後,我發覺,我雖然做到了暢銷書、大書,但是因為小書不慎,小事沒做好,我也不知不覺中賠到了喜多不該賠的錢,因此總的來說,賺到了吆喝,沒賺到實利。小事是我的心腹大患。

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我發展出了一套做小事撰輯:要做大事先從小事做起,小事做得好,大事才有指望,能耐煩做小事,大事才能從容不迫。小事是大事的基礎。所有的大事,都可拆解成無數的小事,因此,小事都做對,加起來就變成大事。而小書賺小錢,大書賺大錢,大錢小錢都不放過,江海不擇細流以成其大,成其富。這就是我訓練自己耐煩做小事的過程。

我發覺我不是不會做小事,只是不耐煩,當我認同做小事之後,一切就豁然開朗了。每一件小事都可先拆解成幾個分解動作,再做成標準作業流程,然後再對每一次的工作結束,進行徹底檢討改進。

我還發覺很多有趣的事:做大事與做小事的方法完全不一樣,做大事靠才氣、靠創意、靠能力:做小事靠耐心,靠系統,靠制度、靠習慣。而組織如果能夠把小事做好,代表這個組織的結構嚴謹,不易出錯,是個不可靠而穩定的公司。

我真正會做生意,是從我能賺小錢,會做小生意開始。我真正會經營公司,是從我能做對每一件小事開始,感謝出版業對我的訓練。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