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按鍵手機、無滑鼠電腦將吸引你的手指三大關鍵引爆觸控面板千億商機今年可說是觸控面板元年,由iPhone、宏達電的殺手級產品帶動,法人投信頻繁拜訪各觸控面板廠,究竟誰能從中獲利?
六月十三日,為期四天的「台北光電週」展覽起跑,來自全世界的二萬五千位國際專業人士,擠進台北世貿、二館共六百五十個攤位,試圖尋找光電的未來趨勢。其中,勝華科技的攤位前一直絡繹不絕,詢問聲不斷。
只見,工程師拿起一片四時面板,輕輕在上面一畫,熒幕上的照片就被翻開換成另一張;兩個手指在面板上拉開距離,照片就在指尖變大。「這種原本屬於未來的技術,現在已經可以量產。」勝華模組產品部課長張貴琳解釋。
想象一下,早上起床到電視機前面用手指輕畫,就可以一邊看新聞、一邊「翻開」當天報紙;要查中午餐廳位置,只要在地圖上不斷移動著雙手手指,就能找出你要的地址。資策會自身分析師陳賜賢說,這些產品很快就會商用化。
不只勝華,連友達、奇美、華映等面板大廠,總是會聽到有人詢問:「你們家有做觸控面板嗎?」
殺手級產品推出
觸控式面板成趨勢
為何今年觸控面板如此熱門?來自於三個關鍵。
首先是大廠的「殺手級」產品陸續現身。六月五日宏達電推出首款無按鍵的Touch手機,外資普遍看好,瑞銀證券因此調高目標價達八百零八元,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表示:「未來這類觸控式手機還會陸續推出。」緊接在後的是六月底蘋果電腦的iPhone觸控式手機,十一月份微軟也會推出沒有配置滑鼠與鍵盤的「表面電腦」(Surface computers,一切操作都在像桌子一般的液晶面板上)。因應這些產品,拓撲產業研究所指出,全球觸控面板市場值將由二零零五年的二十四億美元,成長到零九年的二十九億七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億美元);而從面板出貨量看,全球觸控面板今年將達五千五百萬片,在預計明年iPhone出貨達兩千萬支的帶領下,二零一零年可成長到九千五百萬片。
舊技術專利到期
新技術讓多觸點同時反映
第二個關鍵,專利過期,新技術出現。
「其實觸控式面板技術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出現。」拓撲產研光電研究員柏德葳解釋,七、八年前,台灣有四十多家「觸控面板老大哥」廠商,因為看好這項技術的應用,陸續投入觸控面板研究,但一頭栽入後才發現專利卡在日本與美國大廠手上,加上競爭激烈,毛利更是從原本預估的五成,一路下殺到一零%左右。因此超過一半廠商活不過三年,目前剩下約二十家廠商在市場上比氣長。終於春天來臨,隨著美、日大廠電阻式專利在這幾年陸續到期,這些廠商可以開始不用被專利卡死而積極卡位。例如時緯科技、介面光電、富晶通、勝華等都摩拳擦掌,擴充產能。除此之外,這些廠商也紛紛在這一、兩年轉往更新的多點觸控技術邁進,也是iPhone、微軟電腦採用的「電容式」技術邁進。電容式技術不同於電阻式技術一次只能單一觸點反應,而是可以讓多個觸點同時反應,這個技術在這些年突破並開始小部分量產後,相關搭配的功能與服務應運而生。iPhone就是第一支運用電容式觸控面板的手機,使iPhone可以任意將相片放大,縮小或旋轉;而微軟的表面電腦有了這技術,就能多個人在電腦上看到各種菜單照片,同時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然後一按「確定」連線,服務生就能送菜上門。
「這就是外界看好電容式面板技術的主要原因。」陳賜賢說,電容技術突破讓應用多樣化,自然帶動商機。也因為看好觸控面板發展,介面光電、時瑋科技等原本很少有法人、投信拜訪的公司,六月份幾乎每星期都人登門拜訪。
市場需求出現
大陸已有兩千萬支觸控手機
最後一個關鍵,市場到位。
雖然蘋果的iPhone手機還沒上市,但令人吃驚的是中國今年初就已經出現號稱iPhone觸控面板的手機。「據估計,一年最多有兩千萬支觸控式手機在大陸。」柏德葳說。而台灣這些觸控面板廠商,也因為中國市場熱衷觸控式手機,去年陸續增加業績,「這個市場大家都積極研究,而且都以已經在擴廠當中。」介面光電的主管透露,今年開始每個月出貨量都在倍增。而且除了手機之外,其他如GPS、數位相機也都陸續推出觸控面板產品,「這些產品都將帶動市場起飛。」奇美電子副總經理王志超樂觀看待。樂觀看待,究竟哪些廠商能搭上這股「觸控」風潮呢?根據玉山投顧與拓撲產研分析師等預估,分別是觸控面板、ITO玻璃與控制IC,一位創投主管就表示,隨著iPhone、宏達電的觸控手機熱起來,這些相關的公司至少能紅到明年上半年。然而,市場起飛火紅的同時,也代表新競爭者隨時進來卡位。其中,面板大廠如友達、群創、華映與奇美旗下的奇菱科技,紛紛都在公司內部成立觸控面板研究部門,一研究重點除了電容式技術外,在公司內部成立觸控面板研究部門,二研究重點除了電容式技術外,在製程上甚至考慮簡化程序,直接將觸控功能做在面板裡,如此至少能節省兩成以上成本,更具競爭力。「這些大廠進來,的確會給我們很大的壓力。」介面光電主管表示。
專利權決定獲利
處理不當恐陷入侵權訴訟
除了面板大廠積極投入外,另一方面,新技術也代表新專利。電容式的觸控技術備受注目,「但這些原始專利都還掌握在美國、日本、歐洲公司手上,台灣廠商未來很有可能會因為專利侵權而被告。」陳賜賢提出警告。他解釋現在台灣廠商在電容式的出貨量還不大,因此國外的大廠還看不在眼底。然而一旦這些廠商順利打入iPhone或者其他熱門觸控式產品,成為供應鏈一部分,「就要有挨告的心理準備。」他補充,如果沒有處理好,就有可能重演上波觸控式面板廠商陣亡一半的「悲劇」。因此,如何避開這些可能侵權的專利,將是未來台灣廠商能否在觸控面板商機崛起時,同時能獲利的主要因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