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3日星期三

6大方法盤點自己

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常被迫瞻前顧後,轉舵要成功,重點在於能回到最初的原點,好好了解自己、盤點自己。這些說來容易,不過該怎麼做呢?有6大方式,可以讓你輕易上手。

1.放大心中的小聲音
自己聆聽,是否有股微弱的哀鳴在心底盤桓許久?它在告訴你什麼?請順從直覺的引導,開始進行這段盤點自己的旅程。泡壺好茶、聽一些喜歡的音樂,慢慢卸下生活的武裝,又或者走出戶外,光著腳丫踏踏青草地,甚至來場激烈運動,感受酣暢淋漓的痛快。總之,就是要打開你的毛細孔,讓直覺自然流洩。

2.畫出生命線
獨自或與信任的朋友一起坐下,花1到2個小時的時間,畫出你從小到大的「生命線」,並點出歷程中最開心、興奮、自豪的高點,以及感到孤單、失落的低點,並指出其中的轉折、過渡期。現在,檢視一下整個歷程中哪些狀況不斷出現?哪些價值觀是你不斷提及的?例如,個人的興趣與家人的期望是否一再造成衝突?當必須在薪水與家庭生活中抉擇時,你總是選擇哪一方?事後有哪些後悔或肯定?透過對生命線的檢閱,發現自己哪些價值觀(家庭、朋友、工作、道德、健康或是金錢)是不能妥協的。

3.對照期望與實況
緊接著,請將目光轉到現在,並問自己下列問題:我是否還保有原本的夢想?我快樂嗎?工作內容與公司業務是否符合我的價值觀?我是否還相信對未來的願景?列出問題,並以現在的狀況回答Yes or No。或是利用「在我的生活中,我期望……,而現在我……」的句型寫成一篇短文。這個步驟幫助你,將原有的期望,與生活中的實際狀況做個對照。因為現實環境,你我不自覺的就會被吸入不適合的企業文化、或從事違反原意的工作。透過對照清單,才知道自己偏離原來的軌道有多遠;適時修正,才不會走到南轅北轍的終點。

4.撰寫墓誌銘
透過為自己撰寫墓誌銘,了解心中所期望的「別人對你的評價」。尤其許多40、50歲的中階主管,最適合在轉業時,透過思考死亡以及死後評價的問題,來評估生涯轉舵。你可以問自己:希望自己的墓誌銘或生平事略上寫些什麼?希望世人記得你什麼?親友提及你時會以何種心情來形容?這些答案有助你勾勒出心理學上的自我理想(ego ideal),也就是自己未來的理想形象;包含期望達成的目標與對自己的期許等。當一個人越接近自我理想,就會越喜歡自己;當自我理想和現況形象(如工作身分、所在行業差距越大,就越討厭自己,容易覺得沒信心。因此若你有「心在掙扎」的費力感受,就是自我理想和目前形象在拉扯的信號。

5.列出死前心願
試著列出你在死前想要去做或者想要去經歷的事情?不要著重先後次序,也毋須在意有沒有可能達成,就是順著直覺寫下來。這項方式看來簡單,但其實不然,因為人們容易想到自己短期內(例如明天、下週或下個月)應該要完成的事。但是這麼短的眼界,只會讓我們專注在急迫,但不一定重要的事。不過一旦將眼光放遠,延伸到譬如死前想完成哪些事,就會開啟一連串新的可能性。美國在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後,掀起了一波對「個人存在意義」的討論熱潮,因為這個事件赤裸裸暴露出生命的脆弱,人們再度被迫問到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我是否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哈佛商業評論》指出,一項針對企業主管的研究顯示,大部分的主管在列清單時都會草草記下幾項工作目標,但超過80%的心願項目都跟工作沒有關係。這項實作結束後,許多主管都表示對於釐清真正的理想與熱情很有幫助。

6.乘坐時光機
完成前面幾項實作後,現在,請你放下筆,闔上眼睛,試著想像15年後的你已經過著理想的生活。你正坐在何處讀這篇文章?身旁有誰?環境感覺起來如何?你每天會做哪些事情?不要擔心這一切有沒有可能會實現,你只要試著讓景象在腦中漸漸成形,並且將自己置身在這個場景中。實驗顯示,預見未來的確能讓人感受到一股能量的釋放,覺得更樂觀,並且提升想要改變現況的行動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