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列強為石油和航線 大打主權戰
這個夏天的北極非常熱鬧。先是俄羅斯潛艦在八月初北極海面下一萬五千呎的海床上,放置了一個內含俄羅斯國旗的鈦金屬容器。緊接著加拿大總理哈柏(Stephen Harper)更展開了三天的北極圈巡禮,並且宣布加拿大屬北極海域的新軍事訓練基地和深水港計畫。丹麥也在八月中旬派出一組探險隊伍前往北極。八月下旬,美國總統布希(George Walker Bush)和哈柏會晤的重點,也是北極圈的議題。
到底北極圈周遭國家打的是什麼主意?
美國地質調查局:北極蘊藏二五%未發現能源
一切都是為了和北極圈的航路利益。溫室效應日趨嚴重,環保團體擔心的是北極圈的融冰。但對北極圈周圍的國家來說,隨著冰層融化,他們看到的卻是北極圈可能蘊藏的石油。
雖然仍然缺乏大規模的研究,但美國地質調查局(Geological Survey)的一項數據顯示,北極圈蘊藏了四分之一全球尚未被發現的石油和天然氣。
各國探險隊積極的舉動,是希望藉由對大陸礁層的研究,能夠替母國爭取更廣大的經濟海域主權,當石油的蘊藏真的被證實的時候,有機會分一杯羹。
根據一九八二年訂定的聯合國海洋公約(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的規定,各國海岸向外延伸兩百浬屬於其經濟領域。在此范圍之外,如果想要證明其他海域也屬於其領海,就必須在簽署海洋公約的十年內,證明某些海域是其海岸大陸礁層的延伸。俄羅斯的這項權利將於二○○九年到期、加拿大將於二○一三年到期、丹麥則是在二○一四年到期。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年夏天俄羅斯帶頭開始這一連串爭奪北極海主權的行動。
而尚未簽署該項公約的美國,也受到北極圈的龐大資源吸引,政界正在積極討論,美國各大媒體也都以極大的篇幅報道。八月初,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凱西(Tom Casey)被記者詢問道美國是不是該針對俄羅斯的舉動而有所行動。被問急了的凱西只要回答記者:「我不確定他們放了一個金屬旗、橡膠旗或是床單在海底。不管怎麼樣,它都沒有任何法律效益。」
西北航道的貨運商機 美、加也上演你爭我奪戲碼
除了豐富的石油蘊藏之外,加拿大和美國一直以來,就為了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的主權而爭執不休。
此一航道在夏天融冰後,可以直接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深具經濟效益。而未來如果全球暖化持續加劇,此一航道更可能一年四季皆可連結太平洋與大西洋,大幅節省貨運的成本。為此,加拿大更加積極爭取對於該海域的主權。
不論是為了石油或是航路的利益,這一波列強爭奪北極領海主權的戲碼,其實都印證了哈柏所描述一個現象,「主權這個東西,如果你不使用,就會失去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